1月14日,农历腊月二十三,中国北方小年,河北石家庄迎来2023年首场大范围降雪。图为小朋友正在打雪仗。 中新社记者 翟羽佳 摄
小年,也称“祭灶节”。祭灶是一项古老的习俗。旧时,差不多家家户户灶间都设有“灶王爷”神位,人们称其为“灶君司命”,在传说中,他被视为一家的保护神,因此受到崇拜。
有说法称,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。《释名》提到:“灶。造也,创食物也。”灶神的职责就是执掌灶火、管理饮食,后来扩大为考察人间善恶,以降福祸。
“祭灶是很早就有的一个仪式,但祭灶节或者说小年成为春节年俗的一部分,应该是在汉代以后。”民俗专家王娟曾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这样解释道。
而“祭灶”也称看作是新年开始的标志之一。换句话说,小年是春节的序曲,意味着过年模式开启。
过去很长一段时间,网友们对于不同地方过小年的日期不一致,都表达了自己的看法。
其实,对于过小年的日期,古代有“官三民四船五”的传统,即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,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,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。
晋代名人周处写过一部《风土记》,记录了不少地方习俗与风土人情,其中提到:“腊月二十四日夜,祀灶,谓灶神翌日上天,白一岁事,故先一日祀之。”
有说法称,传统上的小年是在腊月二十四。因清朝中后期帝王家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拜灶王爷,北方地区百姓随之效仿,也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。
随着时间推移,北方地区逐渐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,南方地区则多半把腊月二十四定为小年。
对于这种“官三民四”的说法,民俗专家王娟基本认可。“总体来说,北方一般都是腊月二十三,南方则是腊月二十四,但由于人口流动等原因,这并不绝对。”
在她看来,古代皇家修历法时,一般会规定重要节日的时间。过小年日期的不同,可能与古代不同朝代实行的历法、习俗的地区性差异等很多因素有关,难免会出现日期不统一的情况。
小年日期的不一致,也从侧面说明了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。王娟曾表示,不管小年是在哪一天,都是表达人们对庆祝活动阶段性的区分,期待有一个美好的未来。
无论是在北方还是南方,小年的到来都会让年味变得越来越浓,这其中升腾的是深情的眷恋。
“糖瓜”是小年较有代表性的食物,一般用黄米和麦芽熬制而成,把如此制作而成的长条形麦芽糖称为“关东糖”,制成扁圆型就叫做“糖瓜”。
“糖瓜粘性很大,过去也叫‘胶牙饧’,在北方习俗中比较常见。”在王娟的记忆中,对许多年长的人来说,过去物质很匮乏,小时候吃的糖瓜,是一种带点奢侈性质的食物。
而新年的甜味,便藏在小小的糖瓜里。
有的地方也会在腊月二十三这天蒸粘糕、吃粘糕,寓意“年年高”;在福州,甘蔗是祭灶必备的食物,取其“节节高”之意,为新一年讨个好彩头。
“二十三糖瓜粘,二十四扫房子”,一首流传至今的过年谣,唱出了人们最为简单质朴的心愿:新一年平安喜乐,生活甘甜如蜜。(完)
儋洋首台本土制造风电主机设备下线****** 本报洋浦1月10日电(记者曹马志)儋州洋浦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发展迎来重要时刻——1月10日上午,申能电气风电新能源装备产业项目首台机组下线。这是儋州洋浦历史上首台本土制造的风电主机设备。 申能电气风电新能源装备产业项目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项目2022年度第一批集中开工项目,2022年1月6日开工。项目由申能股份有限公司、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投资,一期总投资10亿元,建设风电新能源装备产业项目,主要制造海上风电整机设备。项目建成后年产能为100台整机设备,可满足约1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,年产值约50亿元。 “在儋州洋浦政府部门的贴心服务保障下,项目仅用时一年就建成投产,建设速度在国内同等规模项目中处于领先水平。”项目负责人余永芾说,公司将充分把握海南自贸港发展机遇,深入挖掘海南发展海上风电产业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条件,逐步在洋浦建立集中化的新能源开发运维母港,实现海南省及周边市场各海域风电项目的全覆盖,促进海南省海上风电设备制造、加工与安装运输集中化、集约化,助力海上风电产业发展降本增效。 据了解,接下来,上海电气风电集团将以海南海风资源开发为依托,协同推进儋州洋浦新能源装备项目二期建设,打造面向立足海南、面向中国、辐射东南亚市场的大型新能源装备生产制造基地,构建高端出口型海上风电产业集群。 儋州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,今年儋州洋浦将加快上海申能、大唐电力两大海上风电基地及风电装备制造项目建设,推动远景科技、海力风电等签约项目开工建设,加快推动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发展,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,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。 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 [责编:天天中] 阅读剩余全文() ![]() 彩神彩票app地图 |